全国同类院校唯一!南洋理工这个项目实力斩获国赛银奖
全国同类院校唯一!南洋理工这个项目实力斩获国赛银奖
6月27日至28日,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在杭州落下帷幕,南洋理工学子获本次大赛高职组技术革新类竞赛方向全省高职高专第二、全国民办高职高专第一、全国高职高专第十二名银奖的好成绩,打破了南洋理工在该赛事“零”的突破,也是全国唯一获得该赛项的民办高职院校。
据悉,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本次决赛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187件作品入围,涵盖技术革新、创意设计和管理创新3个竞赛方向,其中高职组作品114件,中职组作品73件。共评出金奖32项、银奖63项、铜奖92项。南洋理工智能工程学院学子2018级数控专业叶忠仁,2019级新能源专业马泽镕、 2019级模具专业李佳胜、2020级数控技术专业邓宇文、202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陈洁在智能工程学院陈友鹏、李琳老师的指导下,与全国技能精英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夺得学生组决赛技术革新类组项目第12名,荣获银奖。
“该作品采用了多种检测仪器和控制技术。”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友鹏说道,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几位学生于在学校实训期间到企业观摩学习,看到工人在操控数控机床对圆管进行加工时,需要人工地将圆管牢牢地固定在机床上进行单边的加工,完成一端后又重复操作加工另一端。加工一个圆管就需要两到三分钟,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联想到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过“轴”的加工,从最基础的数控机床项目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了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传感检测、气动、步进电机驱动与调速、机械结构安装与系统调试以及机械制造中的切削技术等内容的融合使用,促使智能全自动圆管双头倒角去毛刺抛光机的问世,该抛光机采用了多种检测仪器和控制技术,具有性能优良、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等特点,解决了机床企业目前的难点、痛点以及现实问题,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满满当当的训练答辩记录本
“真没想到我们团队会获得银奖,简直太意外了!”团队成员邓宇文激动地说:“为了备战此次大赛,在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智能工程学院的良好组织下,我们团队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展开了艰苦的培训,指导老师陈友鹏带领竞赛团队放弃暑假与节假日,每天坚持在实训室训练,白天实操,晚上背理论题,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大赛前,我们的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都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提高,指导老师积极沟通为我们答疑解惑,学校也提供了优越的实验实训条件,为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级数控专业叶忠仁为项目队长,主攻项目设计及设备完成的内容。
▲20级数控专业邓宇文为项目主答辩手,主攻设计及项目制作、装配的内容。
▲2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陈洁为项目主答辩手,主攻项目智能控制方面的内容。
▲19级新能源专业马泽镕,为项目答辩手,主要配合完善项目装配、调试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学校校长李国年介绍,此次比赛成绩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学校将继续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实现总书记所期望的“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再立新功。
▲19级模具专业李佳胜为项目成员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及项目完善工作,上图为毕业典礼上李佳胜同学和校长年哥合影。
近年来,南洋理工以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一好三高”人才培养特色,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行动,全方位助力南洋学子成长为国家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效显著。2021年学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取得了1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决赛成绩名列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2022年学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1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再捧省赛“优胜杯”,总积分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4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荣获2金1银的好成绩,金奖数量位居广东省民办本专科院校第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n>